下載中

轉置原因

轉置原因

內容

數位資訊不易長久保存的最大原因,就是在於資訊科技典範的轉移;而在資訊科技領域中,典範是會改變的,包括軟硬體、網路架構等各種層面,且轉移的速度相當 快;除了典範的轉移會造成大變動外,軟體系統的發展通常以三年至五年一個週期,在新理念、新技術一點一滴的突破下,迫使保存單位必須經常去「轉存/更新 (refreshing)」媒體,或「轉置」系統。 此外,數位媒體的特性讓電子檔案的保存更不易。磁性媒體(magnetic media)的壽命短則10年,長則30年,視其儲存及處理的過程而定。國際商業機器公司(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,簡稱IBM)認為,光學性媒體的壽命如果在正確的使用環境之下,可以長達500年。不過,國際標準與技術組織(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,簡稱NIST)則表示,光學性媒體如果在正常室溫及90%相對濕度下,預估其壽命僅長達57年,比較寬鬆的算法,也不過121年。 這一百多年的壽命也許已經不算短,但是和長達300年的微縮資料及好幾百年的羊皮紙比起來,顯然短少許多, 因此,必然須要有轉存的程序。NARA在其“Ready Access to Essential Evidence: The Strategic Plan of the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1997-2007”報告中指出:

「……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使用者透過不同的方式使用NARA所保存的檔案與提供的服務。在這迅速變遷的社會與科技環境下,面對數量如此龐大的使用者,應思考如何持續地服務這些使用者……將有越來越多的電子檔案需要保存。」

如果數位資訊的保存重點是在必須提供使用與服務上,轉置策略將是最好的方法。

 

參考資料

  • 歐陽崇榮,「電子媒體類檔案管理制度及保存技術之研究」,台北市:檔案管理局,(民91年11月)。
  • 陳昭珍,「國家檔案數位典藏面臨的挑戰與發展方向」,《檔案季刊》,1:1(民91年3月):61-68。

 

資料來源: 數位資訊保存策略(ISBN 978-957-8708-87-7)

感謝歐陽崇榮教授授權該書內容提供使用.

附加檔案:

最後更新日期:106-07-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