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中

主題照片

 

所謂鑑古知今以避免重蹈覆轍,對於人類過往活動之瞭解,除了經由傳承下來之實體器具外,端賴大量資料及檔案文獻之記載,但實際被保存下來之歷史記錄,未及九牛一毛,若據此以了解過往歷史之因果發展,無如以管窺天、以蠡測海。此乃究因於紙本保存之困難在於隨著時間迭替,其無可避免之自然老化及蟲體破壞,更遑論大自然之斲傷及人為破壞。

01-02

圖1~2紙本檔案因環境潮濕,造成邊緣組織破損裂解

 

拜現今科技之賜,利用冷凍技術、燻蒸技術、溫濕度控制儀、防火設施等技術設備來提供嚴格的環境控制,可以大幅延長紙本檔案之壽命,對於已破損之紙本檔案,亦可採用複雜人工技術修復毀損檔案,使紙本檔案在可能範圍內得以保存。

03-06

圖3~6國家檔案典藏所鐵道部描圖紙

 

07-08

圖7~8,溫濕度控制儀,儀器使用於國家檔案典藏所

 

檔案托裱作業程序包括拆卷、編碼、掇拾、上漿、托心、上板、陰乾、下板、方心及裁切修邊等10個動作,說明如下:

1.拆卷:利用起釘器的工具拆除檔案裝訂部位。

2.編碼:用鉛筆在每頁正面的下方依序編寫頁碼。

3.掇拾:將拆開後的每頁檔案用乾刷輕輕來回整平。

4.上漿:以沾了漿糊的糊刷均勻刷塗墊在檔案下方的托紙上。

5.托心:用一根小木桿放置於托紙的左端,再用一張濕裱紙覆蓋檔案並以乾刷工具排去多餘水分。

6.上板:將檔案、托紙和墊紙一起平貼在晾乾版上,並在托紙外圍均勻刷一道漿糊以固定於板上,但不可刷到檔案。

7.陰乾:由上沿右角方向,向內斜取開墊紙,讓檔案和固定版面分離,讓空氣進入等待風乾。

8.下板:由上沿右角方向,向內斜取開墊紙,讓檔案和固定版面分離,讓空氣進入等待風乾。

9.方心:先將檔案對折,觀察已經陰乾的檔案,中央拱起處是否平行一致或需要調整。

10.裁切修邊:將檔案平鋪在裁板上修邊裁齊。

 

09-10

圖9:檔案修裱:刷、敲紙張           圖10:補紙

 

11-12

圖11:噴水潤濕理平                圖12:理平

 

13

圖13:分段圖面理平

 

14-15

圖14:補紙完成                圖15:刷糊

 

16-17

圖16:覆背                圖17:上板陰乾

 

18-19

圖18:下板                圖19:下板上蠟

 

20-21

圖20:砑石                圖21:完成圖

 

即使有了科技的幫助,紙本檔案之保存還是面臨其他問題,除了儲存空間及修繕問題,其便利性及可普遍被大量摘錄應用等問題,值得探討。

 

22-23

圖22:國家檔案典藏所              圖23:檔案管理局一樓國家檔案閱覽中心

 

24

圖24:閱覽中心提供閱讀設備

 

隨著資訊化之來臨,又提供前述困難解決之道,透過各式各樣電腦週邊設備暨軟體應用,將實體儲存之物件格式化為電子檔,即可免除空間之浪費,並使文件調閱與應用無遠弗屆。電子化之典藏方式確實解決了實體空間儲存之困境,並電子化之資訊又可大量重覆調閱及再利用,更甚且符合節能減碳之環境保護潮流。

 

25-26

圖25~26:電子化政府收文掃描與歸檔掃描

 

27

圖27:為檔案管理局秘書室

 

28-29

    圖28:國家檔案編目建檔        圖29:國家檔案電子化掃描建檔

 

然而電子檔案之格式及版本各家不同,軟體日新月異,傳統紙本保存只要環境適當,即可長久保存,而電子檔案保存,就算環境控制得當,因軟體所衍生出之未來狀況,可能造成此些電子檔案日後無法讀取,而埋下一層隱憂,電子檔案長期保存的問題,需及早進行規畫。因此如何長期而有效的將此大量的資料檔案保存下來,且能在共同使用之平台架構上被廣泛地瀏覽閱讀及應用,電子資料之標準轉置實為巨責重任。

 

30-31

圖30~31:檔案管理局電腦機房

 

32

圖32:國家檔案微縮機閱覽

 

33-34

圖33~34:虛擬檔案館資訊站,透過觸控螢幕,即可進行多項主題查詢,包括九二一大地震資料、二二八事件、國民大會、美麗島事件、教育主題展、以及衛生主題展等。

 

然而電子檔案之格式及版本各家不同,軟體日新月異,傳統紙本保存只要環境適當,即可長久保存,而電子檔案保存,就算環境控制得當,因軟體所衍生出之未來狀況,可能造成此些電子檔案日後無法讀取,而埋下一層隱憂,電子檔案長期保存的問題,需及早進行規畫。因此如何長期而有效的將此大量的資料檔案保存下來,且能在共同使用之平台架構上被廣泛地瀏覽閱讀及應用,電子資料之標準轉置實為巨責重任。

附加檔案:

最後更新日期:106-06-20